2017医药零售业大势,政策与资本起了啥作用?
每到年末,大家都习惯于回顾总结企业在这一年的发展状况,一个行业也不例外。回顾企业的得失,是为了更新迭代,确定来年的经营方针;回顾行业发展,更多是为了把握大趋势、大方向,让企业的中长期战略规划能顺应大势并紧密结合。
2017实为政策年、资本年
2017年之于医药零售行业,如果简单总结,可概括为政策年、资本年。资本的表现主要集中在,随着国内资本市场ipo的逐步放开,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区域大型药品零售企业借助资本之力迈向快速扩张之道。并且,资本对医药行业的渗透已覆盖到整个医药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包括上游生产与零售终端。我们可以预期,接下来会是全国范围内更为轰轰烈烈的新一轮并购整合,药品零售行业的连锁率、集中度、规模化均会大大提升。
政策方面则有放有收。虽然企业发展通常与自身修炼的内功,包括运营技术、管理水平、商品结构等息息相关,但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始终与政策关联最为紧密,所以政策的调整变化对行业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
医药零售行业已向弱审批、强监管转变
首先是医药零售行业已向“弱审批、强监管”的放管结合创新方式转变。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政府对申请零售药店经营许可采取“多证合一”的方式,并颁布相关细则,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a证、b证、c证审批全面取消,这意味着医药零售行业不论线上还是线下,进入门槛放低,但监管势必更加严格。
所以企业面临的情况是,相关部门的检验检测、监管执法能力明显增强,飞检不断,行业监管变得更为常态化。对企业来说,质管部工作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绝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公司制度上,而是必须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的始终。合法、合规地运营管理,才是公司稳步发展的基石。靠着钻空子、找漏洞盈利的企业,日子一定越来越难过。
处方外流虽为大势,但并非一帆风顺
同时,2017年医药零售行业也迎来诸多利好。作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大政方针之一的医药分开,正在加速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处方外流扩容等都给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心剂。监管部门的态度是希望通过实施处方外流、电子处方等系列举措达到医药分开的目的,让社会药店逐步替代医院药房成为药品到达患者手中的主要渠道。当然,由于相当多的现实因素,药店承接处方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医药零售行业从来不缺乏具创新精神的先驱者,行业范围内也在积极探索,通过与医药电商、工业企业、保险金融行业等多方结合,寻求更新的发展与落地模式。
虽然处方药由院内流向院外市场巨大,但并非所有的零售药店能都顺理成章地分得一杯羹。数年前,部分省市已不同程度地开展药店分级管理试点,根据评级情况确定是否可保有经营处方药资格。今年11月,有关部门起草《关于推进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湘鄂等10省份主管部门征求意见。可以预见的是,处方从院内流向院外之后,还会进行二次分流,零售药店如果想从处方外流中获益,届时必须按照有关条规政策的要求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整体专业水平、服务水平等等。
拥抱互联网 ,困难与机遇并存
同样在11月,cfda发布《网络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引发行业持续热议。虽然在2017年开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 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鼓励推进“互联网 药品流通”,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方式,给了医药电商o2o模式极大肯定,认可互联网 医药、互联网 医药流通已经对医药零售格局产生巨大影响,但监管部门的态度仍偏向于谨慎。这是由医药零售行业的特质(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决定的,我们完全可以理解。
但个人认为,首先,每个人都应该乐观看待并积极拥抱互联网技术对医药行业带来的革新;其次,从近年来一系列政策铺垫逻辑来看,医药电商已经是“大玩家”事业,参与其中的企业没有必要为了蝇头小利,违法违规,自毁长城,风险成本太高;并且,由于互联网的介入令行业变得高度透明化,监管医药电商企业比监管全国数十万家社会药店的成本更低,可行性却更高;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对医药电商企业采用技术手段追溯所有药品的来源和流向,包括物流、信息流、现金流等,也更容易落地实施。
结语
总的来说,正规的医药电商企业如果愿意向相关管理部门开放后台以便监管,那它们其实在控制成本、提升用户服务体验、便于全程追溯等方面,相比实体药店更有优势。当然,不论征求意见稿的修改结果如何,笔者对医药零售行业的整体发展始终看好,但仍然期待政策制定能够更有针对性,而不是一刀切地禁止2c的医药零售网站展示或销售处方药。创新不易,前进一步却不得不后退两步,对于行业发展来说这一段可能是令人惋惜的漫长弯路。
每到年末,大家都习惯于回顾总结企业在这一年的发展状况,一个行业也不例外。回顾企业的得失,是为了更新迭代,确定来年的经营方针;回顾行业发展,更多是为了把握大趋势、大方向,让企业的中长期战略规划能顺应大势并紧密结合。
2017实为政策年、资本年
2017年之于医药零售行业,如果简单总结,可概括为政策年、资本年。资本的表现主要集中在,随着国内资本市场ipo的逐步放开,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区域大型药品零售企业借助资本之力迈向快速扩张之道。并且,资本对医药行业的渗透已覆盖到整个医药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包括上游生产与零售终端。我们可以预期,接下来会是全国范围内更为轰轰烈烈的新一轮并购整合,药品零售行业的连锁率、集中度、规模化均会大大提升。
政策方面则有放有收。虽然企业发展通常与自身修炼的内功,包括运营技术、管理水平、商品结构等息息相关,但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始终与政策关联最为紧密,所以政策的调整变化对行业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
医药零售行业已向弱审批、强监管转变
首先是医药零售行业已向“弱审批、强监管”的放管结合创新方式转变。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政府对申请零售药店经营许可采取“多证合一”的方式,并颁布相关细则,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a证、b证、c证审批全面取消,这意味着医药零售行业不论线上还是线下,进入门槛放低,但监管势必更加严格。
所以企业面临的情况是,相关部门的检验检测、监管执法能力明显增强,飞检不断,行业监管变得更为常态化。对企业来说,质管部工作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绝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公司制度上,而是必须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的始终。合法、合规地运营管理,才是公司稳步发展的基石。靠着钻空子、找漏洞盈利的企业,日子一定越来越难过。
处方外流虽为大势,但并非一帆风顺
同时,2017年医药零售行业也迎来诸多利好。作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大政方针之一的医药分开,正在加速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处方外流扩容等都给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心剂。监管部门的态度是希望通过实施处方外流、电子处方等系列举措达到医药分开的目的,让社会药店逐步替代医院药房成为药品到达患者手中的主要渠道。当然,由于相当多的现实因素,药店承接处方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医药零售行业从来不缺乏具创新精神的先驱者,行业范围内也在积极探索,通过与医药电商、工业企业、保险金融行业等多方结合,寻求更新的发展与落地模式。
虽然处方药由院内流向院外市场巨大,但并非所有的零售药店能都顺理成章地分得一杯羹。数年前,部分省市已不同程度地开展药店分级管理试点,根据评级情况确定是否可保有经营处方药资格。今年11月,有关部门起草《关于推进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湘鄂等10省份主管部门征求意见。可以预见的是,处方从院内流向院外之后,还会进行二次分流,零售药店如果想从处方外流中获益,届时必须按照有关条规政策的要求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整体专业水平、服务水平等等。
拥抱互联网 ,困难与机遇并存
同样在11月,cfda发布《网络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引发行业持续热议。虽然在2017年开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 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鼓励推进“互联网 药品流通”,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方式,给了医药电商o2o模式极大肯定,认可互联网 医药、互联网 医药流通已经对医药零售格局产生巨大影响,但监管部门的态度仍偏向于谨慎。这是由医药零售行业的特质(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决定的,我们完全可以理解。
但个人认为,首先,每个人都应该乐观看待并积极拥抱互联网技术对医药行业带来的革新;其次,从近年来一系列政策铺垫逻辑来看,医药电商已经是“大玩家”事业,参与其中的企业没有必要为了蝇头小利,违法违规,自毁长城,风险成本太高;并且,由于互联网的介入令行业变得高度透明化,监管医药电商企业比监管全国数十万家社会药店的成本更低,可行性却更高;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对医药电商企业采用技术手段追溯所有药品的来源和流向,包括物流、信息流、现金流等,也更容易落地实施。
结语
总的来说,正规的医药电商企业如果愿意向相关管理部门开放后台以便监管,那它们其实在控制成本、提升用户服务体验、便于全程追溯等方面,相比实体药店更有优势。当然,不论征求意见稿的修改结果如何,笔者对医药零售行业的整体发展始终看好,但仍然期待政策制定能够更有针对性,而不是一刀切地禁止2c的医药零售网站展示或销售处方药。创新不易,前进一步却不得不后退两步,对于行业发展来说这一段可能是令人惋惜的漫长弯路。
上一篇:最新数据揭密医药行业“众生相”
下一篇:药店年终冲刺秘笈来啦!